3.國外生物技術繼續領跑全行業,推動醫療健康行業快速發展;但國內醫藥行業反超生物技術,成最吸金投資領域; 4.雖然中國已經在投融資事件數上趕超美國,但美國仍是世界醫療健康領域發展的中心;印度異軍突起,在投融資事件數上超過英國排名第三; 5.中美投融資均額仍有較大差距;美國醫療健康領域投融資事件融資金額偏高,輪次也相對靠后,對比中國醫療健康領域,其發展明顯更加成熟。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全球共發生1410件投融資事件,在2016-2017投融資事件數連續下滑的情況下實現了觸底反彈,并超過歷史高點。投融資總額388.01億美元,同比增長70.79%,保持了過去幾年的高速增長態勢。 在投融資事件數和投融資總額雙雙增長的情況下,平均融資額依舊保持了24.52%的增長率,來到了2752萬美元的新高點。雖然這一增長率數據相比2016-2017年度的82.31%大幅下滑,但是在前期投融資仍占據了多半事件的醫療健康領域,能夠保持增長已經實屬不易。 2018年全球投融資事件仍以A輪及以前的投融資事件為主,占到了總體比例的56.55%(未公開輪次事件未計入)。 生物技術以309件投融資事件和138億美元的融資總額繼續領先整個行業,其投融資總額達到第二名醫藥的兩倍。醫療金融的融資均額達到1.5億美元,成單筆融資額最高的細分領域。多數細分領域都呈現增長態勢,整體投融資分布于2017年基本相同。 2018年全球范圍內參與投資事件最多的10家投資機構,參與的事件數均在15起以上。同時這些投資機構的目光也都聚焦到了生物技術和醫藥兩個細分領域上。 生物技術行業在近幾年的投融資熱度持續上升,體現出了資本對于技術價值的認可。在醫藥領域獲得資本青睞的企業也大多以生物制藥和免疫治療藥物為核心賣點。生物醫藥行業在2018年表現出了極強的融資競爭力,并且從未來的發展上看,這一趨勢只會愈演愈烈。 2018年國內醫療健康領域融資總額再次高速上漲,達到825.85億元,增速高達78.64%。但是2018Q4,醫療健康領域的融資總額僅為75.99億元,同比下跌48.53%。 醫藥行業是2018年投融資總額大幅增長的生力軍,除此之外,醫療金融行業也是2018年增長的另一個關鍵點。 國內的投融資事件數在經過2017年的大幅回落之后,有在2018年回到了695起,與歷史最高的2014年只有8起的距離。 其中1000萬-2000萬的投融資事件基本都發生在天使輪-A輪,細分領域除了生物技術之外,在醫療器械、醫療信息化和科技醫療領域也有大量分布。新型可穿戴設備和基于大數據的智能分析在去年獲得了大量的融資機會,也催生了醫療器械和醫療信息化兩個細分領域的又一次投融資高峰。 在1億-10億的另一個高峰,則顯得更加多種多樣。投融資輪次從天使輪到E輪均有分布,投融資領域也包括絕大多數的細分領域。 2018年國內的投融資事件主要集中在醫療器械、生物技術、醫藥和醫療信息化四個領域。其中生物技術、醫療器械和醫療信息化基本保持了歷年以來的發展態勢,增長的順理成章,顯得不溫不火。 2018年醫藥行業的投融資額、投融資事件數均表現出飛速增長,增長率分別達到了210%和245%。醫藥行業的突然發力很可能是受到了國家政策的影響。藥品審批改革和4+7帶量采購為整個醫藥行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同時也加強了投資人對醫藥行業的信心。但是當局勢逐步維穩,醫藥行業格局再次塵埃落定,醫藥行業很難繼續保持2018年的高額融資。預計2019年醫藥行業融資很有可能會出現小幅回落,并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逐漸回歸原本水平。 醫療金融行業在2018年獲得了總計80億元的融資,其中平安醫保的A輪融資占到了95%以上。平安醫保在2018年2月獲得了11.5億美元的A輪融資,成為了醫療金融行業的獨角獸。 平安醫?萍际瞧桨布瘓F旗下“大醫療健康”板塊成員,其業務主要服務于國內醫保、衛健系統、商保企業、醫療機構以及藥品流通領域。平安醫?萍贾铝Υ蛟斓目萍简寗庸芾硎结t療服務平臺,焦點在于如何利用科技去推動產品研發和服務創新。據悉,目前,平安醫?萍颊趪L試以“云治理”為手段,通過平安多重先進科技技術驅動(生物識別技術、人工智能、區塊鏈、AI、云計算/大數據),布局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打通醫療、醫藥、醫保,解決三醫難題。 東部沿海地區仍是2018年國內投融資發生的主要區域,其中北京、上海和廣東的投融資總額均超過100億元,投融資事件數也均在100起以上。除東部沿海地區外, 四川地區成為我國西部醫療健康領域的中心。在2018年四川地區發生的28起投融資事件中,有27起都發生在省會城市成都,并且其中不乏像23魔方、先導藥物這樣的優秀企業。 2018年國內投融資額的top10,融資金額均超過了1.5億美元,折算人民幣均超過10億元。其中東陽光藥、信達生物已經在港交所上市,基石藥業也已經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 2017年底,港交所發布公示允許無盈利和無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2018年8月31日,證監會也提到將引導尚未盈利或未彌補擴損的生物醫藥等創新企業在境內上市。上市要求的逐步開放使得公開募股成為了越來越多生物醫藥企業的優質選項。因此預計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之內,還會有更多的生物醫藥公司以大額融資為跳板走上上市之路。 去年以11.5億美元A輪融資排名首位的平安醫?萍际瞧桨布瘓F旗下“大醫療健康”板塊成員,其業務主要服務于國內醫保、衛健系統、商保企業、醫療機構以及藥品流通領域。平安醫?萍贾铝Υ蛟斓目萍简寗庸芾硎结t療服務平臺,焦點在于如何利用科技去推動產品研發和服務創新。據悉,目前,平安醫?萍颊趪L試以“云治理”為手段,通過平安多重先進科技技術驅動(生物識別技術、人工智能、區塊鏈、AI、云計算/大數據),布局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打通醫療、醫藥、醫保,解決三醫難題。 2018年國內醫療健康領域參與投融資事件數Top10的投資機構,參與的事件數均超過了10起。與國際形勢相比,投資機構在國內的關注點相對分散。除了生物技術和醫藥,醫療器械、消費醫療、科技醫療等也都有一定的投資熱度。 相比于2017年,國外投融資數量和總金額都有明顯的增長,增速分別為24.78%和67.20%,保持了一直以來的高速增長態勢。 美國仍然是世界醫療健康行業的中心,2018年投融資總額達214.68億美元,投融資事件數占海外市場的66.01%。緊隨其后的是歐洲地區和除中國之外的亞洲地區。 印度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融資事件近年來不斷增多。2018年發生在印度的投融資事件達64起,僅次于中美兩國。作為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印度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潛力正在逐步被釋放,將來有能力成為世界范圍內除中美兩國外第三大的醫療健康市場。 生物技術領域在2018年成為海外市場各細分領域中的最大熱門,并且遙遙領先。生物技術領域海外市場總融資額達122億美元,占總體比例45.89%,已接近半壁江山。 在世界范圍內,生物技術行業已經成為醫療健康領域當之無愧的最大熱門,并且有能力在未來保持當前的熱度,甚至進一步提升。與其他高新技術產業的中美技術差距相比,生物技術行業差距相對較小,很可能會成為未來中美技術競爭中的關鍵點。 在2018年,中美投融資事件數開始拉開差距,中國的投融資事件數約為美國的1.5倍。但與此對應的是,美國的融資總額約為中國的1.75倍,平均融資額更是完全碾壓中國。 國內的醫療健康行業投融資仍舊以500萬美元以下的小額投融資事件為主,同時在1000萬-2000萬美元區段有另一個小高峰。而美國的投融資事件則明顯額度偏大,以2000萬-5000萬美元為中心呈正態分布。 2018年中美兩國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融資事件中,A輪均是兩國投融資事件數最多的輪次。但是從結構上看,中國的投融資事件輪次相對靠前,而美國的投融資輪次則向B輪之后靠攏。 與中國相比,美國的醫療健康市場更加成熟,多數細分領域都已經出現頭部企業。因此其投融資走向已經基本脫離了小額分散的前期投資,而是相對集中于額度更高,投資熱點更加集中的后期融資。 在細分領域關注度上,美國在除生物技術和醫療金融外的其他細分領域均略低于中國。但是中美兩國的關注重點基本一致,多數投融資事件都發生在醫藥、生物技術、醫療器械和醫療信息化四個細分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