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中國-中東歐國家峰會以視頻方式舉行,主席在北京主持峰會并發表主旨講話。 “我們身處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帶來深遠影響。前所未有的挑戰,需要各國以前所未有的團結協作共同應對。”主席在講話中深刻總結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四項原則,并就深化各領域合作、維護多邊主義、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倡議主張,為推動新形勢下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發展注入新動力。 ●本著“17+1大于18”的信念,建立起以會晤機制為引領、涵蓋20多個領域的立體合作架構,讓每個國家參與其中 ●照顧彼此關切,從各國實際出發制定規劃、確定項目,鼓勵各國結合自身稟賦在合作中找到定位、發揮優勢 ●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都堅信開放創造機遇、包容成就多元,這也是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遵循普遍接受的國際規則,符合市場原則,尊重歐盟標準,歡迎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參與,實現共贏、多贏 ●開拓思路、先試先行,率先探索跨區域合作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接,率先實現“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在地區全覆蓋 ●雙方可以加強聯防聯控和疫情防治經驗交流,探討開展傳統醫藥合作,提升衛生醫療合作水平,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堅持開放合作,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世界經濟早日走出危機陰影 ●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穩妥有序恢復人員往來、推動復工復產,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為共同抗疫和恢復經濟提供保障 ●攜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加快推進匈塞鐵路等大項目建設,繼續支持中歐班列發展,充分挖掘合作潛力 ●推動中歐務實合作成果在中東歐盡早落地,就促進貿易和投資互利合作作出更多努力,推動貿易平衡、可持續發展 ●深化農業合作,爭取實現未來5年中國從中東歐國家的農產品進口額翻番,雙方農業貿易額增長50% ●堅持“綠色共識”,堅定不移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共同落實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為今年聯合國第二十六次氣候變化締約方大會和第十五次《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成功舉辦作出貢獻 ●推動“綠色發展”,以2021年“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綠色發展和環境保護年”為契機,深化綠色經濟、清潔能源等領域交流合作 ●中國14億人口、4億以上中等收入群體構成的超大規模市場和內需潛力將充分釋放,為世界創造更多需求、帶來更多機遇 ●中國將繼續擴大開放,著力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中國持續發展和開放將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注入強大動能,也將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開辟更廣闊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