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1日,北京市朝陽區亮出文化產業發展“成績單”。通過積極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打造以文化傳媒、數字文化、創意設計、文化貿易、休閑娛樂為支撐的高端產業體系,朝陽區自“十三五”以來文化產業規模不斷鞏固壯大,成為引領北京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區。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從朝陽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0年1—11月,朝陽區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收入1861億元,其中核心領域收入1434.8億元,占總收入的77.1%。值得一提的是,朝陽區文化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尤其是隨著5G、大數據、超高清視頻等新興技術的創新發展,朝陽區以網絡視聽、數字廣告、數字出版、電競游戲等為代表的數字文化產業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涌現出藍色光標、掌閱科技、快看漫畫等一批數字文化上市、獨角獸企業,泡泡瑪特、得到APP、凱聲文化等一批文化新消費領軍企業。 隨著品牌企業的競相涌現,朝陽區正在成為全國文化品牌企業總部基地。截至目前,朝陽區登記注冊文化企業達到8.8萬家,較“十二五”末增加了3萬家,增長55%,其中規模以上文化企業1999家,約占全市的38%,占全國的3.3%,注冊企業數量、規上企業數量均居全市首位,彰顯出強勁的文化創新發展活力。 在創新政策先行先試的帶動下,國家文創實驗區如今已是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金名片”。“十三五”以來,朝陽區充分發揮全國首個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政策“試驗田”優勢,積極推動文化產業領域全面改革創新,文化產業發展活力持續釋放,各項指標不斷攀升,截至目前,實驗區文化企業達到3.48萬家,五年間新增1.9萬家。實驗區內聚集上市掛牌企業52家,五年間新增48家;文化產業園區59家,五年間新增39家;200余家文化企業被認定為高新企業。2020年1—11月,實驗區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收入877.6億元。 展望“十四五”,朝陽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全力建設首都文化創新引領區,加快發展數字文化新業態、文化消費新模式,不斷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文化市場體系,優化文化產業發展格局,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全力推進文化強區建設,引領全國文化產業創新發展。 比如,實施“雙百行動”,構建“高精尖”要素體系。著力實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工程,健全要素涵養機制,強化產業發展支撐,推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開展“百園品質提升行動”,引導文化產業園區規范發展,推進一批智慧園區、文化科技特色園區建設,提升園區品牌化、特色化、智慧化、國際化水平。鼓勵和支持園區建設公共文化空間,培育認定一批文化事業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區,建設一批“城市文化公園”。開展“百億企業培育行動”,重點引進和培育年收入過百億的旗艦文化企業,培育一批高成長性的隱形冠軍和獨角獸企業,鼓勵支持中小文化企業創新發展,不斷鞏固壯大文化市場主體,增強市場活力。開展“菁英人才培育行動”,創新文化人才發現、引進、培養、教育、交流、激勵機制,強化人才對區域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撐作用。持續優化營商、營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文化企業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積極落實常態化企業“服務包”制度,創新性開展“精準服務促發展”系列活動,持續優化營商、營文環境,不斷激發文化創新發展活力,提升區域文化產業核心競爭力。 此外,記者獲悉,“十四五”時期,朝陽區將全力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質量發展,構建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體系,拓展提升文化旅游“三十”工程;圍繞“博物館之城、閱讀之城、藝術之城”三條主線,構建朝陽特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品牌;進一步優化“3+1”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力爭到2025年,打造100個基層特色公共文化空間;依托神木博物館建設及永通橋修繕保護,全面開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努力構建“一軸一城兩地十區”的保護傳承總體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