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日發布的2020年主要數據顯示,我國主要知識產權指標符合預期,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再上新臺階。我國發明專利授權53萬件。截至2020年底,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達到221.3萬件。助推創新中國行穩致遠 知識產權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專有權利,是社會財富的重要來源。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關系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系高質量發展,關系人民生活幸福,關系國家對外開放大局,關系。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我國經濟競爭力的最大激勵。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高價值核心專利持續涌現,版權意識、品牌觀念、專利思維深入人心……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一系列成就,反映了我國正在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知識產權保護作為激勵創新的基本手段、創新原動力的基本保障,以及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其角色和作用正不斷彰顯。近年來,我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帶動創新活力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等“全鏈條”全面躍升?偟目,我國知識產權事業不斷發展,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知識產權發展之路,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全社會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意識明顯提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在全球參與排名的131個經濟體中,中國位列14,是唯一一個進入前30的中等收入經濟體。當前,知識產權已成為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障和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驅動力。普遍認為,闊步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正在“以創新的姿態”向全球展示東方大國的風采。 不可否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仍然任重道遠。雖然通過堅定不移實施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我國在加強知識產權制度建設、完善相關法律基礎、打造專門法院等基礎設施方面取得重大成效,知識產權保護效果、運用效益和國際影響力不斷得到提升,實現了由知識產權弱國向知識產權大國的跨越。但與此同時也要看到,知識產權“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問題依然存在,高質量的關鍵核心專利不多,在部分領域布局仍然不夠。把知識產權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使其產生效益、推動發展,是我國知識產權事業亟待破解的重點問題,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無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放眼現實,我國正加快制定面向2035年的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綱要和知識產權“十四五”規劃,做好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頂層設計,推動知識產權向更高質量創造、更高水平保護、更高效益運用方向發展。 保護知識產權不會止步,創新發展未有窮期。知識產權保護不僅是中國履行國際義務的需要,更是中國構建創新型國家,實現自身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需要。進一步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為知識“定價”,給創新“賦權”,嚴厲打擊侵權假冒違法犯罪行為,深入開展國際知識產權交流合作,讓一切創新成果受到尊重,一切創造活力競相迸發,就能在新一輪全球知識產權領域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日發布的2020年主要數據顯示,我國主要知識產權指標符合預期,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再上新臺階。我國發明專利授權53萬件。截至2020年底,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達到221.3萬件。助推創新中國行穩致遠 知識產權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專有權利,是社會財富的重要來源。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關系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系高質量發展,關系人民生活幸福,關系國家對外開放大局,關系。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我國經濟競爭力的最大激勵。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高價值核心專利持續涌現,版權意識、品牌觀念、專利思維深入人心……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一系列成就,反映了我國正在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知識產權保護作為激勵創新的基本手段、創新原動力的基本保障,以及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其角色和作用正不斷彰顯。近年來,我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帶動創新活力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等“全鏈條”全面躍升?偟目,我國知識產權事業不斷發展,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知識產權發展之路,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全社會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意識明顯提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在全球參與排名的131個經濟體中,中國位列14,是唯一一個進入前30的中等收入經濟體。當前,知識產權已成為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障和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驅動力。普遍認為,闊步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正在“以創新的姿態”向全球展示東方大國的風采。 不可否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仍然任重道遠。雖然通過堅定不移實施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我國在加強知識產權制度建設、完善相關法律基礎、打造專門法院等基礎設施方面取得重大成效,知識產權保護效果、運用效益和國際影響力不斷得到提升,實現了由知識產權弱國向知識產權大國的跨越。但與此同時也要看到,知識產權“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問題依然存在,高質量的關鍵核心專利不多,在部分領域布局仍然不夠。把知識產權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使其產生效益、推動發展,是我國知識產權事業亟待破解的重點問題,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無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放眼現實,我國正加快制定面向2035年的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綱要和知識產權“十四五”規劃,做好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頂層設計,推動知識產權向更高質量創造、更高水平保護、更高效益運用方向發展。 保護知識產權不會止步,創新發展未有窮期。知識產權保護不僅是中國履行國際義務的需要,更是中國構建創新型國家,實現自身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需要。進一步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為知識“定價”,給創新“賦權”,嚴厲打擊侵權假冒違法犯罪行為,深入開展國際知識產權交流合作,讓一切創新成果受到尊重,一切創造活力競相迸發,就能在新一輪全球知識產權領域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僦貞c日報報業集團授權華龍網,在互聯網上使用、發布、交流集團14報1刊的新聞信息。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方式使用重慶日報報業集團任何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華龍網”或“來源:華龍網-重慶XX”。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凡本網注明“來源:華龍網”的作品,系由本網自行采編,版權屬華龍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華龍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華龍網及其新重慶客戶端標明非華龍網的確定來源或未標注華龍網LOGO、名稱、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非原創作品。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華龍網聯系,聯系郵箱:。 附:重慶日報報業集團14報1刊:重慶日報 重慶晚報 重慶晨報 重慶商報 時代信報 新女報 健康人報 重慶法制報 三峽都市報 巴渝都市報 武陵都市報 渝州服務導報 人居周報 都市熱報 今日重慶 華龍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最佳瀏覽環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瀏覽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慶市渝北區金開大道西段106號10棟移動新媒體產業大廈 郵編:401121 廣告招商 傳真 |